close

  在《每個人都會死,但我總以為自己不會》一書中,叔本華覺得根本沒有必要憂慮死亡,因為死亡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和目的。海德格爾認為人們應該直面死亡以真實地活著。
  在書中大師們從哲學、神學和心理學的角度,探討了死亡和永生,你是否對死亡產生過焦慮?又是如何化解對死亡的焦慮呢?
  必答達人:小侯Y eah
  答:我個人有過關於死亡的焦慮,並且非常嚴重,導致失眠幾夜。主要的思考是關於死後的去向和人間的未完事務。
  無論如何無解的情況下,我決定不再做丁克,要生個孩子。
  在我的邏輯中,孩子從生物學上看是我的延續,在心理上他也一定會受到我的思維的影響。
  所以,雖然我的大腦不能繼續參與人間的事務,我的精神(或曰靈魂)可能會去到一個我不可知的境界,但只要孩子和孩子的後代還活著,我就不算徹底結束。
  沒有徹底結束的話,就不算死亡了,就像頭髮被剪掉了,燒毀了,但另外一部分的身體還在存活著,一樣的。
  我的死亡成為一部分的死亡。
  這是我讓自己擺脫焦慮的邏輯。
  只為分享,不求評判。
  已註銷_5100:其實吧,孩子確實是人生命在延續,這樣的說法不應該被嘲笑。人類就是通過繁衍獲得永生的,所以我們才會說生命是生生不息的。但是,不可否認的是它有時間的限制,過不了多久你的思想就會灰飛煙滅的。
  子彈蛇:就算這樣我也不會生孩子,孩子是獨立的個體,不過借了媽媽肚子誕生。
  perpa:也許是還沒結婚生子的緣故,我怕死的點在於,我死後究竟是火化還是土葬(知道後者可能不能實現),但是總覺得火化一霎那的高溫我無法承受,埋進土裡會被蟲子吃各種部位。別用死了就沒感覺了安慰我,因為我從小一想到這個問題就被困擾的生不如死。
  國有控股:唯物的結果。或者就可以責怪科學家只顧著忙那些“事關重大”卻與最切身真相關係不大的科技。如果不知道旅程的終點,拼命延長旅程有什麼意義。
  蟲小點兒:怕死。不知道死去的自己會去哪裡,想起這會很焦慮……
  a-Ms:不怕死,怕疼。活著太累。不想死只是因為父母會傷心。
  Z aodie_:生命的生與死,不過物質的聚與散而已,看淡。
  ye sme ly:從5歲就意識到自己早晚會死,最後:在殯儀館凍的硬邦邦三天,親朋好友圍著轉,然後在天剛矇矇亮的早晨,帶冰櫃裝到小麵包車裡,運到火葬場擺到有輪子的檯子上,穿圍裙的師傅一前一後把檯子推進火爐,關門淋上油燒……如果有靈魂,就是鍋爐房上那突出來的幾十米高的煙囪上的那抹濃黑的煙吧。 (摘自果殼網)  (原標題:每個人都會死,你是否對此產生過焦慮?如何化解死亡焦慮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g12dgkb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